前言
2025年9月22日至9月24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考古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长江考古联盟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风貌木兰花谷酒店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以“长江流域考古新发现、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长江文明传播展示”为主题,汇聚了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全国各地近两百名考古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流域考古学文化谱系、技术发展、文化交流以及考古理论方法创新等前沿课题展开研讨。我院景观学系万敏教授、建筑系雷晶晶讲师、景观学系秦凡凡博士生等积极参与此次盛会。两位老师分别以《基于地景竖向考古的荆州古城址群洪患影响研究》《江汉平原史前人居环境的宜居地方性》为题做分论坛报告。

我院师生参观长江考古联盟系列活动
9月23日上午,我院3位师生全程近距离参与了在湖北考古博物馆开展的长江考古联盟系列活动,如长江考古联盟研究中心授牌仪式、下一届主办方交接仪式以及《长江文明溯源展(数字展)》和《垄上春秋——苏家垄遗址陈列》线上展开幕式等。

我院教师学术报告亮点纷呈
9月23日下午,我院万敏教授以《基于地景竖向考古的荆州古城址群洪患影响研究》为主题做报告,总结了荆州古城址群60年的考古成果及其反映出的水系连通、饮运分离、兵洪双防、趋江演进规律,并运用地景竖向考古方法绘制出荆州古城址群大尺度地景剖面,运用灰色系统模型模拟出荆江荆州区段古洪水位趋势曲线,提出洪患灾害对荆州古城址群山水格局的异化作用等。研究结果对推动中国景观考古学发展、丰富风景园林史学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更新对荆州历史时期洪患灾变规律的认识具有拓新与拓展价值。其独特的宏观视角令在场考古界专家学者们耳目一新,引起热烈讨论。

紧接着,我院雷晶晶老师以《江汉平原史前人居环境的宜居地方性》为主题做报告,其以约翰·阿格纽(John Agnew)的地方三元结构理论为支撑,研究聚焦于史前江汉平原城址与聚落的区位宜居地方性、场所宜居地方性和空间地方感3个方面。当前,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立足史前开展宜居地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故研究成果对丰富宜居地方性研究、弥补史前江汉平原风景园林发展研究的不足有重要意义,并对景观考古研究中结合运用ArcGIS多功能模块具有技术拓展价值。

结语
本次会议,我院多位老师立足景观考古视角,围绕长江流域考古研究这一核心议题的学术报告与交流研讨圆满完成,展示了我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该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深化理论探索,推动史前与现代对话,争取在景观考古理论与历史研究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撰稿:秦凡凡
审阅:殷利华